癌症是由人体基因突变引起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的复杂疾病群。正常细胞遵循严格的生长周期和凋亡机制,但当DNA损伤积累导致关键基因突变时,细胞会突破生长限制,形成不受控的克隆性增殖。这些恶性细胞不仅形成局部肿块,还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全身。
癌症的发病因素多样,且常常是复杂综合作用,多数癌症预防十分困难,因此积极参加癌症筛查是守护自身健康的重要举措。通过筛查,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癌症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同时因为早期癌症的治疗方法相对简单,治疗费用也较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更好保障。下面,结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常见癌症筛查指南,为大家介绍8种常见癌症的筛查方法。
肺癌
高危人群:年龄>50岁,合并以下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吸烟≥30年包,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长期被动吸烟;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有家族史,一级亲属患肺癌;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建议做低剂量螺旋CT,,若检出肺结节,须经医生精准评估,定期复查。不推荐将PET/CT作为肺癌筛查手段。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1.40岁以上;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3.本人有结直肠癌病史;4.本人有肠道腺瘤病史;5.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6.粪便潜血试验阳性。目前一般综合个体的年龄、性别、BMI等基本信息、结直肠癌家族史、肠道息肉等疾病史、以及吸烟、饮酒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判定
筛查建议:40岁开始进行风险评估,高危个体每年做1次大便隐血,5~10年做1次肠镜,直到75岁;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可继续筛查;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一条件:1、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2、长期接触辐射的人;3、甲状腺结节可疑,仍未明确性质的人;4、碘摄入异常的人(过量或缺乏)。
筛查建议:进行甲状腺超声,最直观检查结节是否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测(TSH、T3、T4,筛查功能异常;甲状腺球蛋白、降钙素检测,辅助判断甲状腺癌风险; 必要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结节是否恶性。
肝癌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一条件:1.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或慢性丙肝病毒感染且年龄大于40岁;有肝癌家族史;2.患有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肝病等原因所导致的肝硬化。

筛查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年龄40~74岁;肝硬化患者起止年龄不限。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检查,至少每年筛查1次。
胃癌
高危人群:年龄大于等于45岁,且符合下述情况之一者: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患有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胃黏膜巨大皱褶征;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吸烟、重度饮酒和不良饮食习惯。
筛查建议:每5年一次的内镜检查,发现病变者根据情况缩短筛查间隔。
乳腺癌
高危人群:乳腺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良性乳腺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月经生育因素(如初潮早/绝经晚、未经产/初次妊娠年龄较高、流产)、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基因突变、肥胖、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与饮酒)、暴露于治疗性电离辐射等。
筛查建议:一般妇女40岁前不推荐筛查;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建议维持筛查。高危人群推荐40岁或更早开展筛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食管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并符合下列任意一项: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有食管癌家族史;患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超重、喜食烫食,或头颈部、呼吸道鳞癌;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每5年做1次普通内镜检查;内镜病理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1~3年做1次内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多重食管癌高危因素或病变长径大于1厘米,每半年做1次内镜。
宫颈癌
高危人群:有多个性伴;性生活过早;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有宫颈病变史。
筛查建议:已婚或有性生活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筛查。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65岁以上且既往多次检查均阴性,则结束筛查。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也要定期筛查。
读者朋友,健康是生命之本,防癌抗癌需从日常做起。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识别癌症高危因素,积极参与科学筛查,是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要一步。让我们携手并肩,严防以上八大癌症,共同筑牢健康防线,让生命之树常青。
指导专家:

(此文目的在于进行公益科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