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虽预后相对较好,但诊疗过程中的认知误区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生存率。结合国家癌症中心数据及临床实践,以下六大误区需引起重视,科学认知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步。
误区一:手术范围越大越安全
部分患者认为“全切乳房”能根除癌症,但现代医学强调个体化手术方案。早期乳腺癌可通过保乳手术联合放疗达到与全切相同的生存率,且创伤更小、生活质量更高。盲目扩大切除范围可能导致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术前需综合评估肿瘤分型及分期。
误区二:化疗毒性大,能免则免
化疗的副作用(如脱发、恶心)常被过度放大,导致患者抗拒。实际上,化疗对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效果显著。新型化疗药物和辅助用药已大幅降低化疗副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调整用药和剂量,切勿因恐惧放弃关键治疗。

误区三:轻视内分泌治疗
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约占总数的70%以上,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芳香酶抑制剂)需持续5-10年,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超过40%。部分患者因“无症状”擅自停药,或担心药物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而中断治疗,反而增加转移风险。坚持规律的内分泌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误区四:治疗手段“越多越好”
盲目叠加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可能加重身体负担。比如HER2阳性型乳腺癌需进行靶向治疗,而Luminal型患者则需接受内分泌治疗。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乳腺癌精准治疗”才能使疗效最大化。临床中常见患者要求“强化治疗”,但不必要的治疗不仅不提高疗效,而且可能增加药物副作用,反致预后不佳。
误区五:偏方替代正规治疗
“食疗抗癌”“秘方消瘤”等传言误导患者,身边有大量案例显示患者因迷信偏方导致肿瘤进展至晚期。中医药可作为辅助手段缓解症状,但绝不能替代手术、放化疗等规范治疗。规范治疗是乳腺癌治愈的关键。
误区六:忽视定期复查
乳腺癌复发高峰在术后2-3年,但远期复发(如10年后)仍然存在。定期复查并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可及时干预,尤为重要。复查项目包括乳腺超声、肿瘤标志物(CA153)、超声、CT等。
乳腺癌已逐步成为可管理的“慢性病”,但患者需摒弃错误观念,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方案。记住:早筛早治、规范治疗、定期复查是三大生存基石。
专家简介:

(此文目的在于进行公益科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