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黄热病及寨卡病毒病的认识,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黄热病诊疗方案(2016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323号及【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2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259号要求,我院开展“两病”防控知识的培训。
2016年4月27日我院控感科邀请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邢远博士为我们普及寨卡病毒病及黄热病防控的感染知识。邢远博士从疾病的概况、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发现与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血源传播和性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2016年3月8日,至少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的5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我国于2016年2月9日在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截至2016年3月11日共发现输入性病例13例。
黄热病 (Yellow fever) 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3年非洲因黄热病造成的严重病例为8.4万-17万例,其中死亡2.9万-6万例。安哥拉于2015年12月5日确诊首例病例,至2016年3月20日共报告疑似病例1132例,确诊375例,死亡168例。我国于2016年3月12日确诊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截至2016年3月24日共发现6例输入性病例,均来自于安哥拉。
通过此次培训,使全体医护人员基本掌握了黄热病及寨卡病毒病的相关知识,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防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提高了对疾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能力,培训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感染控制科 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