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 正文

我们的故事〡建院初期头颈肿瘤科的“三个第一”

来源:陕西省抗癌协会   编辑:   审核:   发布时间:2015-07-27   点击量:   作者:

1987年时任省肿瘤防治研究所(院)办公室主任的我,受杨志学代所长之命组建陕西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科,在了解兄弟省份头颈肿瘤科的基础上,我决意要把它组建成国内首个完整意义上的头颈肿瘤科。它的诊疗范围既要包括现有头颈肿瘤外科所包括的颈部肿瘤、耳鼻咽喉科肿瘤、领面外科肿瘤,还要包括位处头颈的颅内肿瘤。要敢为.天下先,在国内独树一帜。基于这种思路,组建之初,科室的医务人员既有来自普通外科、耳鼻咽喉科、领面外科的医师,也有来自神经外科的医师。在手术方面既开展了传统意义上的头颈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也开展了颅脑、脊髓肿瘤的手术。建科之初,在经费短缺、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科主任、护士长身先士卒、全科动员,人人上阵,打扫科室环境卫生,做到窗明几净;自己动手、肩扛手抬将病床、床垫及病房其他设施、办公用品等,从一楼搬上七楼。自己动手编撰、书写、装订、张贴科室制度、人员职责,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就诊环境。感人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建科之初我们就意识到人才是立科之本,在人员培养上采取了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方面请国内的知名专家到科室指导诊疗工作、解决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有计划的送出人员进修学习。开诊之初,我们曾经先后请中国抗癌协会头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肿瘤医院李树玲教授来院指导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请上海医科大学王弘士教授来院查房指导工作。王弘士教授看了我们的工作记录后高兴地赞扬说:“你们是起步晚、起点高、进步快、成绩好”。李树玲教授也赞扬说:“你们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头颈肿瘤科,回去要让天津肿瘤医院学习你们的经验”。

    科室成立不久,我进修学习回来后,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先后选送了岳长生、徐荣、周亮、余迅、高文宏等医生、王惠明护士长到天津肿瘤医院进修学习,选送赵华医生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大进修学习,选送周亮医生到河北解放军第八十三医院进修学习显微血管吻合移植术,选送梁秦龙医生等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整复外科。使科室业务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以后临床科研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创建了国内首个完整意义的头颈肿瘤外科。

    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规范头颈肿瘤手术的治疗,由我牵头发起、组织了《头颈肿瘤手’术学》的编纂工作。起草了全书的编写纲要和章节目录之后,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了讨论补充,并组成了以本科人员为主的编委会。按照科内人员的特长进行了分工,调动了大家积极性。例如:由谢文}}}、岳长生、徐荣等负责有关解剖、颅脑肿瘤等有关章节的编写工作;由我及刘剑秋、高文宏、刘桂莲负责有关口腔领面外科、眼科以及基础知识等章节的编写工作;由我科的陈钟刚及一附院的赵继元等负责有关耳鼻喉科有关章节的编写工作;由周亮、余讯等负责有关整复手术方面的撰写工作。当时由于计算机普及面极小、资料全部靠手工查找,全·书内容全部要靠手工书写。为了直观易懂,本书共用了616幅线条图,为了审改插图我和岳长生医生不管烈日当头还是风雪交加,有时一天数次骑自行车往返于省肿瘤医院与四医大之间,和审改插图的邵带棠老师联系。在编写及统稿阶段,我和谢文馄医师经常挑灯夜战,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深夜饥肠辘辘,护士长王惠明送了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充饥时,倍感和谐集体的温馨。当年年轻气盛,好像是有使不完的劲。为了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到各大图书馆翻阅了30多种相关的杂志,购买了90余本相关专著作为编撰的参考资料。编撰工作中特别总结了我们在头颈恶性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方面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在颈部甲状腺手术、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领骨肿瘤手术方面的经验。介绍了我院在开展颈内外动脉插管灌注治疗头颈肿瘤、喉癌切除发音重建、带血管蒂肌皮瓣移植等方面的经验。使这本专著成为多方面手术经验的总结,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在当时全国有了较大的影响。不少的省级医院头颈科将该书作为他们案头的常备书、手术的指导书籍。受到了头颈肿瘤工作者的欢迎。对头颈手术的规范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当说该书的编纂出版是我们全科同志智慧的结晶。本书编撰完成后,时任中国抗癌协会头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李树玲教授欣然为本书作序,称赞该书“是他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编写而成,他们所表现的顽强毅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值得称赞。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专著”。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耿庆义教授也为本书欣然作序,称赞该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对改善头颈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对提高头颈肿瘤防治研究水平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该书1992年被评为西南、西北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此可谓出版了国内首部《头颈肿瘤手术学》专著。

      鉴于头颈肿瘤的类型繁多,涉及多学科的特点,就要求我们专业人员要有广博的理  论知识和精湛的应用技术。并且需要有关科室的密切协作。建科不久我们就首先开展了  “颞浅动脉逆行插管动脉灌注化疗”作为治疗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在没有更多的参考文献、无经费和设备简陋的条件下,自己动手根据需要选择购置硅胶管、偶氮蓝等器械和药品,自行配置肝素盐水。制作塑料管针头及针尾的玻璃堵头。完成了数十例晚期头颈肿瘤的动脉灌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也探索了对颅内肿瘤及脑转移瘤的动脉灌注化疗。有关论文在12届亚太肿瘤学术会上进行交流并获得美国科尔比优秀论文奖,获奖进入全球信息网。我记得当时还无厂家生产动脉输液泵,为了提高液体的压力我们不得不将输液架放到床头柜上,提高输液瓶的高度,使动脉灌注得以实施。

    随后,我们还承担了“头颈肿瘤整复显微外科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头颈肿瘤的动脉灌注治疗”等科研课题;承办了全国头颈肿瘤学术会议及一到三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会议;陆续开展了颅底肿瘤的颅领联合手术、颅框联合手术、不进行血管重建的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喉全切发音重建术、带血管蒂的肌皮瓣移植等多项临瘫手术研究。特别是在不进行血管重建的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术前准备中我和谢文馄、徐荣等医生还探索了用脑血管数字减影来评价压迫颈动脉效果的方法,写出的总结材料发表于《现代肿瘤医学》杂志上。

    在全科同志的不懈努力下,我科被省卫生厅命名为“陕西省优势特色专科”,为医院争取了荣誉。当时兼任医教部主任负责卫班项目工作的我还和医教部杨琪、张木瑾联合西安医科大学流行病教研室的门伯媛教授、高海燕助教一起几赴宝鸡、略阳、岐山、眉县下乡,挨门逐户进行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调查,完成了“宝鸡农村恶性肿瘤流行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获得陕西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可谓创建我省首个头颈肿瘤的优势特色专科。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倍感亲切。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时下的头颈肿瘤科人才辈出,朝气蓬勃,相信在宋张骏院长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院头颈肿瘤的学科发展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陕西省抗癌协会  李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