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40%的病人会出现完全或不完全的梗阻,传统方法是:急诊行结肠造瘘解除梗阻,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梗阻肠管水肿减退后再行二期切除肿瘤并还纳造瘘肠管;或者一期手术切除肿瘤,近端肠管行预防性造瘘,待患者恢复良好后再择期行二期手术还纳造瘘肠管。以上两种方法均给患者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因肠管造瘘带来的生活及护理方面的不便给患者增加了心理上痛苦,同时两次手术增加一定的创伤及风险,手术本身也影响肿瘤切除的根治程度,对临床治疗造成一定困扰。
为加强和规范我院医疗技术管理,提升医院专业学科的发展,今年7月初,医院组织召开年度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申报会。普外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随即,马龙安主任带领全科同志根据科室实际需求及自身工作经验,讨论制定了本科室新技术开展计划。其中,刘伟医师提出的《术前支架置入减少梗阻性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新技术报告得到科室及医院专家的高度认可。该项技术主要操作方法为在肠镜引导下,将一根网状弹力支架导入肠管狭窄段,使支架覆盖梗阻段全部及其近侧和远侧2cm以上的距离,支架位置确定无疑后,固定推送器,回撤外套。24h后患者拍腹部平片确认支架扩展良好。这样以简单而又经济的操作解除了肠道梗阻,患者排便排气通畅,全身状况好转,再经肠道准备,在植入支架6~8d后行结直肠癌切除,并可进行一期肠管吻合。马龙安主任带领大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业内相关临床资料,确认该技术可行后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制定新技术开展可行性报告并上报医院。7月28日,医院正式批复同意开展,并给予大力支持。
目前,普外科在内镜室及放射科的大力协助配合下,已成功为几名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实施内镜下支架或导管置入,临床效果显著。支架或者导管置入有效解除了患者术前梗阻症状,避免了行急诊手术的风险及结肠造瘘为患者带来的不便,手术对肿瘤的切除更彻底,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患者乐于接受。病例选择中,我科严格掌握禁忌症,选择适宜病例。该项技术的逐步推广,将会提升普外科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对推动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普外科刘伟)